保定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京津冀协同营造绿水青山人民资讯 [复制链接]

1#

截至年底,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44.8微克/立方米,较年下降10.8%,向北京水平(38微克/立方米、较年下降9.5%)靠近、优于天津水平(48微克/立方米、较年下降5.9%);优良天数比率69.9%,蓝天白云越来越多。

近年来,京津冀加强联防联控,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持续强化流域水安全保障,河北立足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定位,协同推进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和资源能源节约利用,随着自身环境承载力的不断提升,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筑起更强大绿色生态屏障。

年10月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成立,建立京津冀水污染突发事件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签署《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北京市与河北省保定市、廊坊市,天津市与河北省唐山市、沧州市分别建立了大气污染治理结对合作工作机制(“2+4”结对合作机制),签订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书。在协作小组的推动下,三地共同对燃煤污染、机动车排放、工业企业等实施减排措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由“各自为战”向“集团作战”转变。

■京津冀协同

让绿水青山连片

环绕青山流淌着碧洁的河水,孕育着丰富的河虾资源,引来各类野生的水鸟栖息繁衍,河面映衬着蓝天白云和初夏青翠的树木,让这里的风光自然别致。经过实施潮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滦平县付家店满族乡北店子村再现山清水秀美景。

潮河是密云水库的主要水源地之一,发源于丰宁,自北向南流入滦平。几年前,由于当地人缺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滦平县域内的潮河广泛存在着水土流失、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更困扰着付家店满族乡沿河15公里的村庄。

年,滦平县与北京合作开展潮河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重点在付家店满族乡实施“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年7月16日,承德市与北京密云区、怀柔区签署《潮河流域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合作协议》,共同治理潮河流域生态环境。目前,潮河入京水质保持在Ⅰ类标准。

当年不仅河道盗挖砂石屡禁不止,潮河沿岸也成为村民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的场所,如今,北店子村外的潮河,清理了河道淤积的泥沙,在两岸筑起了高高的堤坝,修上了游玩赏景的木栈道,面貌焕然一新。居民们自觉将垃圾投入垃圾箱,由保洁员定期清理。山坡上则修筑了梯田,种上了果树,可供游人休闲采摘。

实施潮河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坚持“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为保证“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项目快速、顺畅推进,滦平县建立了政府现场办公会议制度,现场研究决策,当场拍板定音,促成了水务、林业、农牧、交通等多个部门资金打捆使用,实现了项目手续跑办企业“零出面”、关系协调企业“零见面”、项目推进群众“零上访”,强势推动了项目实施。

随着生态环境日益优良,野鸭、灰鹤、鸳鸯等野生动物纷纷回归,河内鱼类数量品种显著增多,实现了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滦平县付家店满族乡“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项目代表河北省圆满完成了国家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专家的考察验收,一跃成为全省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的先行军。

潮河小流域治理是河北省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缩影。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动下,三地通过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完善合作机制,协防共治,不断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合作机制,携手打造生态环境示范区,共同保护碧水蓝天。年河北已初步建成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京津冀协同

让区域空气更清洁

年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比年下降51%。北京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天,达标天数比例为75.4%,比年增加90天。

年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为44.8微克/立方米,比年下降27.7%。河北省平均优良天数为天,占比为69.9%。

尽管天津市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未发布,但依据年数据,天津市全年全市优良天数天,同比增加12天,PM2.5年均浓度51微克/立方米,连续两年提前达到“十三五”规划和攻坚战目标要求。

“京津冀地下水超采、风沙源治理等工程持续实施。年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比年下降51%。京津冀个国控断面监测中,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上升到64.5%。”今年3月3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对外官宣称,按照《纲要》明确的中期到年的发展目标任务已全面顺利完成。三省市共同开启了《纲要》明确的协同治污目标,到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每台车都有一个特殊的‘身份证’。”在廊坊当地一家工地施工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施工的挖掘机、铲车等工程机械,都会附带一个特殊编码牌,比如这台车号码为3-3RN,第一个3指国三排放标准,中间3位指河北省廊坊市,最后5位是这台车的编码。针对过去非道路移动机械在法规上的“零监管”现状,早在年5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同步实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成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首个协同立法项目,实现了三地协同立法突破。

如今在京津冀三省市交界处设置的路查点,每天都会有三地的工作人员认真检查车辆排放情况。“条例实施以来,超标车数量明显下降。”据廊坊市工作人员介绍,年,抽测上路重型柴油车.17万辆,其中超标车32.48万辆次,超标率超过15%;年1至8月,抽测上路重型柴油车.15万辆次,其中超标车9.27万辆次,超标率约为6%。

从15%降到6%,协同立法的作用正在逐渐显现,三省市机动车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因为根据《条例》,如果一辆河北的超标大货车在北京被查,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都能通过机动车超标数据平台查询到这辆车的超标信息。以后,这辆车无论行驶到北京、天津还是河北,都将被重点检测。

从协同保护区域水环境,到共同立法防治大气污染,在协同发展创造绿色的“一张图”总体布局下,三地联防联控力度空前,正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为永续发展奠定坚实根基。

■本报记者段华鹏

本文来源:河北工人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